用最短時間做出更聰明的撲克決策。
輸入 底池大小(P) 與 跟注金額(C),即可即時計算出「收支平衡勝率(Required Equity)」,並與 當前手牌勝率(Current Equity) 比較。
支援 抽水設定(rake rate / cap),可用於現金局,清楚呈現可靠的決策基準。
進階:抽水(現金局)
工具功能
– 計算收支平衡門檻(Break-even Threshold):
採用公式 Q = C ÷ (P + 2C),也就是「跟注金額除以跟注後的最終底池」。
透過這個數值,你可以清楚知道這手跟注在期望值上是否剛好收支平衡(EV = 0)。
– 顯示 Pot Odds(底池賠率)作為參考:
提供 C ÷ (P + C) 的風險報酬比例,幫助理解下注結構與風險回報,不過請注意,這只是輔助數據,並非實際的收支門檻。
– 自動考慮抽水(Rake)影響:
若啟用抽水設定,系統會根據比例與上限自動修正有效底池(Effective Pot):
Effective Pot = min((P + 2C) × (1 − rake_rate), (P + 2C) − rake_cap)
並以此計算出實際的 Required Equity = C ÷ Effective Pot,以此反映現金局中因抽水造成的實際報酬變化。
使用方式
1. 輸入 底池大小(P) 與 跟注金額(C)
2.(選填)輸入 當前勝率(Current Equity %)
3.(現金局選填)輸入 抽水比例(rake rate) 或 上限(rake cap) 以反映實際規則
4. 查看結果:「當前勝率:X%|臨界值:Y%」
- 若 X ≥ Y → 表示此跟注為 收支平衡或更佳(+EV)
- 若 X < Y → 表示此跟注為 理論虧損(−EV)
工具目的
解答撲克中最關鍵的問題:
「這次跟「這手跟注,在期望值上真的划算嗎?」
計算器能精確計算出在當前輪次中,讓跟注收支平衡所需的 勝率門檻(Required Equity),並與當前手牌勝率(Current Equity) 進行比較。
無論盲注結構或局面變化,都能幫助維持一致、可重現的決策邏輯。
為什麼要使用這個工具
– 即時判斷:
清楚掌握各種下注比例下的真實收支平衡點(Break-even Point),立即知道這手牌是否值得跟注。
– 快速學習:
透過比較不同下注比例與抽水設定,快速理解它們如何影響臨界勝率(Required Equity),建立正確的數學直覺。
– 專業可靠:
適用於教學、教練訓練、俱樂部裁定與策略研究,提供一致且可重現的決策依據。
– 理論一致:
採用標準化的 EV 計算模型,與主流撲克教學與專業教材保持一致,確保分析結果具權威性與可驗證性。
核心公式:讓跟注達到收支平衡的關鍵
在撲克中,一筆跟注是否值得,取決於它的期望值(EV)是否為零。
根據標準期望值模型:
EV(Call) = Q × W − (1 − Q) × L = 0
將公式整理後可得:Q = L ÷ (W + L)
其中:
- L 代表跟注金額(C)
- W 代表贏得的底池金額(P + C)
因此,收支平衡的必要勝率為:Q = C ÷ (P + 2C)
也就是「跟注金額除以跟注後的最終底池」。
這個比例就是所謂的 Required Equity(必要勝率)——
只要你的手牌勝率高於這個數值,就代表這手跟注是 +EV 或至少不虧。
抽水情況下的修正(Rake Adjustment)
在現金局中,抽水會讓實際能贏得的底池變小,
因此同樣的情境下,你需要更高的勝率才能達到收支平衡。
計算方式如下:
effective_pot = min((P + 2C) × (1 − rake_rate), (P + 2C) − rake_cap)
(若抽水上限導致底池縮水,系統會自動以 0 為下限修正)
接著再以修正後的有效底池重新計算:
Required Equity = C ÷ effective_pot
工具的運算邏輯
若 X < Y → 表示這手跟注為 −EV(虧損)
– 必要勝率(收支平衡門檻):
採用 Q = C ÷ (P + 2C),若開啟抽水設定,則自動改用 C ÷ (effective_pot)。
– Pot Odds(參考比例):
顯示 C ÷ (P + C) 作為風險與即時報酬的比值,用於理解下注結構,但這不是收支臨界線。
– 決策線(Decision Line):
當前勝率與臨界值並列顯示:「當前勝率:X%|門檻:Y%」
- 若 X ≥ Y → 表示這手跟注為 +EV 或收支平衡
- 若 X < Y → 表示這手跟注為 −EV(虧損)
速查表(無抽水)
下注比例 | C 相對於 P | 必要勝率(EV=0) | Pot Odds(參考) |
---|---|---|---|
四分之一池 | 0.25P | 16.67% | 20.00% |
半池 | 0.5P | 25.00% | 33.33% |
滿池 | 1.0P | 33.33% | 50.00% |
1.5 倍池 | 1.5P | 37.50% | 60.00% |
說明:
左欄「必要勝率」是嚴格 EV=0 的真實臨界值。
右欄「Pot Odds」僅為風險/報酬比例參考,不可作為判斷依據。
如何估算當前勝率(X%)
– 2、4勝率估算法則(Rule of 2 and 4):
在翻牌圈,每個out約代表 4% 勝率;轉牌後,每個out約為 2% 勝率。
這是實戰中常用的快速估算方式,用於短時間推算手牌的概略勝率。
– 精確計算:透過手牌模擬與數據分析
若想更準確地評估手牌實際勝率,可依照已知公共牌與手牌範圍,
以模擬或數學方式計算出 Current Equity(當前勝率),
再與此工具的 Required Equity(必要勝率) 比較,
檢驗這手跟注是否為 +EV 決策。
模型範圍與使用建議
– 單輪模型: 不考慮隱含賠率(implied odds)、反向隱含賠率或未來下注。
– 理論基準: 將輸出結果視為數學基準線,實戰可再依籌碼量、位置與對手調整。
– 最佳應用場景: 實戰快速檢查、策略學習、教學教材、俱樂部規章制定。
常見問題(FAQ)
撲克中的跟注收支平衡公式是什麼?
收支平衡(Break-even point)是「這筆跟注剛好不賺也不賠」的臨界點。
公式為 Q = C ÷ (P + 2C),代表你平均需要贏得的底池比例,才能讓這次跟注的 EV 為 0。
如果是現金局並有抽水(rake),請改用「有效底池(Effective Pot)」重新計算,以反映實際回報。
Pot Odds 能直接當成決策門檻嗎?
不能。Pot Odds = C ÷ (P + C) 只是顯示「風險/即時報酬」比例,
但並不代表 EV=0 的真實臨界點。
想要知道是否該跟注,應以「必要勝率(Required Equity)」Q = C ÷ (P + 2C) 為準。
為什麼有抽水時需要更高的勝率?
抽水會削減你贏得的實際底池,因此有效回報下降。
換句話說,即使相同的牌面與下注量,在有抽水的情況下,你需要 更高的勝率(equity) 才能達到收支平衡。
這也是為什麼現金局的臨界線(threshold)總是高於錦標賽情境。
要怎麼計算或估算我的「當前勝率(X)」?
你可以使用「2 與 4 法則」進行快速估算——
翻牌圈每個出路(out)× 4%,轉牌後每個出路 × 2%。
若想要精確數值,可使用 PokerOffer 跟注EV計算器 或任何專業 equity 工具,
再將得到的 X%(當前勝率) 與 Y%(必要勝率) 比較。